首頁 > 復癒知識
昨天聽到令人震驚的消息,就是我們的前國家元首李登輝先生於台北榮總離世,相信對於一般民眾都感到難過與不捨。還記得今年二月新聞報導李登輝前總統因爲喝牛奶嗆入造成吸入性肺炎時,身為語言治療師的直覺判斷,認為
原發漸進性失語症(Primary Progressive Aphasia, PPA),對於許多的家屬而言是一個相當陌生的疾病名稱,因為是在1980年代才開始出現。它是因為神經性退化疾病(即progre
對於有吞嚥困難的個案而言,親友是協助與復原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以下有六種親友們可以扮演的幫助角色:
聽到「失語症」,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沒有辦法說話,不能跟別人溝通。但,到底什麼是溝通?難道只有使用口語才能溝通?您是否有思考過,強褓中的嬰兒沒有任何的口語,為何還是能夠對您傳遞他的需求?口語已是大家最
把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 正向心理學之父 Martin Seligman 在2012年提出了能讓我們感到幸福(well-being)的五個元素,這五個元素分別是正向情緒、投入、人際關係、意義感、成就感。
身為家庭照顧者,不論我們的身份是爸爸媽媽、女兒兒子、阿公阿媽、兄弟姊妹、伴侶還是親朋好友,生活中必定會歷經許多想要與不想要的改變。面對生活的變動,研究顯示會明顯影響照顧者的生活品質,讓照顧者容易出現壓
神經心理復健結合了臨床神經心理學和復健心理學,是臨床心理學的分支,主要關注我們的腦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認知、情緒和行為,並且會整合神經生理角度、心理角度和社會環境角度來認識一個人。
面對突如其來的中風,心中的衝擊難以想像。從一開始各式醫療處置帶來的驚慌和著急,到一陣兵荒馬亂後,醫療狀況的穩定、復健漸漸上了軌道,卻發現自己已非原先所熟悉的樣貌,憤怒、挫折、失落和沮喪隨之而來,連帶影
「明明講話沒有問題,只有走路有點跛,整體復健狀況都不錯,為什麼交代他的事情都沒有辦法記住和去做呢?」
在復健場域中,常常會遇到不願意做復健活動或需要其他人再三督促才願意做復健活動的中風患者,進而明顯影響整體功能的進步。那到底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患者的復健動機呢?根據國內一篇探討影響中風病患復健動機的研究結
在人生的旅途中,總是不免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挑戰,比如說中風腦傷後肢體功能和認知功能的落差、生活不得不因病改變的不滿、工作上的不順遂、、、等等。要如何在這些不同的挑戰中保有自己、增強自己的心理韌性,幫
試想一下:早上起床,突然發現右半身完全動不了,想要開口求救,卻發現自己說不出話來,只能勉強跌下床,靠著左半身爬出房門外……
Designed by 揚京快客 Copyright © 2025 .. 累積人氣: 88661